安全中心

保护自身银行卡信息安全须知

时间:2019-04-03

一、社会公众应如何有效保护自身银行卡信息安全?

1.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不借给他人使用,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

2.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提醒,仔细核对交易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是否正确,关注账户变动情况,定期检查账户资金交易明细和余额。

3.不要随意丢弃银行卡刷卡消费或使用ATM设备的交易凭条。

4.不要轻易向外透露身份证件号码、账号、卡片信息等;不相信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的行为,不向银行和支付机构业务流程外的任何渠道提供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不向任何人发送带有银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图片。

5.不轻信、不回拨收到的异常信息或电话,如接到银行、支付机构打来的电话,应当重新拨打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6.谨防木马病毒,不点击短信、网络聊天工具或网站中的可疑链接,不登录非法网站,慎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慎连免费Wi-Fi,连接免费Wi-Fi时不登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机构APP进行账户查询、支付等操作。

7.妥善设置银行卡密码,不使用同一数字、生日、身份证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简单密码;不将银行卡密码作为其他网站、APP的密码,多张银行卡不使用同一密码,并定期更改银行卡密码。

8.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使用资金额较少的银行卡或开立个人类、类户专门用于办理网络支付。

9. 将银行卡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

二、社会公众发现银行卡信息泄露应当如何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公众向他人提供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的途径和情形较多,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社会公众发现自身信息泄露毋须恐慌,不法分子利用窃取的银行卡信息实施资金盗窃需要获取持卡人手机短信验证码等条件,信息泄露并不一定会发生银行卡资金损失风险,只要加强防范意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社会公众在发现以下异常情况时要立即联系银行或者扣款的支付机构进行处理,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1.收到银行发送的非本人行为的异常交易短信;

2.已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提醒,但手机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收到任何短信;

3.收到伪冒银行短信,且个人信息和卡片信息均正确;

4.在不能确认安全的网站上输入了银行卡信息,或不慎点击可疑短信中的木马链接;

5.向陌生人透漏了卡片正反面信息;

6.在商户POS刷卡或在ATM上使用银行卡时发现设备有异常;

7.曾在发生过风险的场所或地区使用过银行卡,接到银行的风险提示。

如尚未发生银行卡盗刷,仅怀疑相关信息已经泄露,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尽快修改密码或挂失换卡,如银行卡为磁条卡,应尽快挂失并更换芯片卡。  

如已发生银行卡盗刷,切勿急躁,要合理应对以减少损失。首先应当尽快采取措施联系银行挂失,降低资金进一步损失的可能性,其次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有关证据,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案件调查。

三、社会公众如何利用类、类银行结算账户来保护资金安全?

为顺应银行便利个人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的创新需求,并加强账户资金安全保护,人民银行于201512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建立了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该通知于201641日正式实施。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按照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核验方式和风险等级分为类。类户是全功能账户,即目前个人通常开立的银行卡,可以办理存款、转账、消费、缴费和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类户是个人通过网上银行、柜台、自助机具等渠道开立的限制功能账户,类户可以用于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和每日不超过1万元的消费和缴费,类户可以用于小额消费和缴费,账户余额不能超过1000元。

正是由于类户的消费和缴费金额受到一定限制,社会公众在进行小额网络支付、手机支付时可以选用类户,这样可以有效的隔离资金风险,保护账户资金安全。

四、为什么要把银行卡的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

在银行卡发行早期,各银行发行的都是磁条卡,通过对磁条信息的读取、比对完成交易。随着IT技术的普及发展,磁条卡因其信息存储量小,信息易被窃取等弱点,逐渐成为犯罪分子的攻击对象。芯片卡以芯片为介质,信息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具有更加可靠的安全性,被复制的难度远高于磁条卡。在线下使用芯片卡进行交易,安全性更高。因此,建议社会公众到银行将银行卡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