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生态建设的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思路
董希淼
(主持人):
大家都知道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的推进,我们支付机构也跟行业各方一起积极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中,并以此为契机,赋能行业各方,加快数字化转型。对比国内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生态建设,我们想先交流一下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生态建设的现状,探讨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这样一个高大上的问题,首先要砸给我们马教授,请马教授给我们做个介绍。
马颖:
不论是从前面嘉宾的发言,还是近年来本人参与的研讨,以及各界关注,关于生态大家既有共识又有差异。我是来自学界的,首先想从学术的视角,把它做个简单的梳理,理清方法论和逻辑性后,进行讨论。当然这个讨论可能是基于研究以后的一家之谈,可能跟大家有一些共识,也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思考。希望这些思考能够为我们业界,为付诸于行动的直接参与者们带来一些参考。
前面王炎方总以及不少嘉宾发言中都提到健康生态的重要性,这在业界、学界都达到共识。但是对于生态的内涵,包括怎么来界定它和对健康生态理解上,大家会发现诠释和视角的不同。我想不断达成的共识是健康生态重要性的理念,而界定的不同源于生态的丰富内涵。关于生态建设我也常建议,跳出金融看金融,跳出支付来研究支付。力求扩大格局拓宽视野后的全景多层次多视角分析,会帮助对生态的认知更清晰。大家的共识是希望能够建设健康的生态,那么健康的生态是怎样,有何特质,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圆桌论坛的主题是生态建设探索与实践,实际上这是要建设健康生态的路径议题,而具体实现的方法则是路径依赖的议题,怎么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在选择生态建设路径和生态路径依赖过程当中,大家会发现有不同的思考和不同的行动。方法论告诉我们对生态丰富内涵的认知和不断趋于的共识是个多视角多层次的探讨。
首先简单认知生态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筝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十九世纪中晚期在德国出现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才逐渐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金融生态一词在我国出现大概是2004年左右,缘于生态学理论嫁接至金融中,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并没有十分严谨的内涵和界定,但符合金融新发展内涵的需求。可以关注到,金融领域的金融生态提出的时候,表述上有这样几个要素在里面:一定的时间、空间;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生态中主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工合作,发挥的功能,以及系统、制度安排等。我们知道原来生态至少包含这些内容和内涵在里面。
目前生态建设探讨主要有两类:一是路径模式视角,从底层通用技术构架到金融科技场景应用,多样化的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模式,希望能够以多方共赢机制共识推进。今天发布的SaaS服务平台,应该属于此类,立足于生态环境当中支付机构视角的产业链模式生态。
二是关系视角,怎样更好的处理共赢的关系。生态主体当中都包含哪些,大家尽可细数:金融机构、监管、政府、消费者、金融客户、投资者、中介机构,再往外延,如讲到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我们提到的技术服务商、数据的交易平台等等,大家可想到的没想到的,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各种复杂关系的,都是生态当中的参与者,就是常说的利益相关者。对于生态的关系视角,就是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如何达到共赢的关系?不仅要从业务、基础设施、运营等这些方面出发,还要想到如何更好的维系整个生态的关系。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有个体的视角,这么多的视角推生态建设,生态就是利益相关者博弈的动态均衡,但借用大的生态环境当中每个个体共赢理念的生态发展视角,带来整个大的健康生态的构建平衡的概率就大。所以从该逻辑讲,就是以共赢的理念,个体的推力共建健康大生态。
这么多的视角和有各种各样路径及依赖,把它提炼出来实际上三大核心要素,制度、技术,最核心的是人。在前面各位嘉宾演讲当中也都覆盖到这些要素了。这里提到的制度是广义的制度,既包含宏观层面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这一类的制度;中观层面就是我们行业形成的一些规则,规定;微观层面企业的规章制度等的硬约束。也包含文化、伦理等软约束。嘉宾们都提到了科技向善,讲到了伦理。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大家对制度认知的共识。生态建设中技术实际上是辅助的一种态势。从科学角度提倡制度环境保障技术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近期、远期、长期的结合建立健康生态,制度技术和缺一不可,最关键的核心是人。
阐述下来,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健康的金融生态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个人无法具体给出界定与描绘,但是觉得至少是有这样发展趋势,或者说在趋势中,能够显现出相应的特质。第一个特质是互联互通互融,多层次、多样的、智慧、开放融合。第二个特质是在伦理向善,有底线,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共赢,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在整个生态发展过程不断地达到共赢的动态均衡。
董希淼
(主持人):
谢谢马教授,马教授从理论的高度来谈了她的高见,“跳出生态看待生态,跳出支付研究支付”,我很赞同。我补充一点。不久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支付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报告,其中也分析了一些现状。应该说数字化转型,也是各方参与建设数字化生态的重要基础,各方在加快支付机构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支付机构普遍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包括我们科技银商,我们王总非常重视。但也有约30%的支付机构,2021年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是减少的。报告一共调研了164家支付机构,基本上覆盖了支付机构的主体,科技人员在400人以上的一共有5家,但是也有27%左右的机构,科技人员在1—9人,差异很大。在生态圈里面,大小机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我想这一定为我们银商这样的头部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我们讲生态,刚才马教授是从理论的角度,从主体视角,从关系视角,讲到了技术、制度和人。我们马教授等下还会分享。
数字化确实非常重要,我们上海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数字之都,都离不开数字化的手段。数字化生态建设也加速了科技园区从“区”向“城”的转变。下面有请张江智荟的沈玲总分享一下他们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相信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角。
沈玲: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张江智荟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心得。
智慧园区并不是新概念,这些年大家都在提智慧城市、智慧园区,行业内也有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建团队做这方面的探索呢?这是因为,在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技术并不是核心难点,我们经常说的云、大、物,以及现在热门的元宇宙、区块链等等,这些都不是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关键,行业Know How才是核心关键,这也是张江智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因为有张江高科在园区建设、运营方面积累的几十年的丰富行业经验,才能打造出真正解决行业痛点的数字化产品,这些沉淀了行业Know How的数字化产品,不仅可以服务于高科,也同样可以服务类似于高科的各种产业园区,形成行业通用解决方案。
接着,说一下数字化建设中的创新,我理解的创新,并不一定是天外飞仙一样的奇思妙想,现有元素的重新排列组合,加上行业特点,就是一种创新。今天数据集团的朱总分享了上海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我们在智荟园区建设中也借鉴了同样的思路。我们把园区管理的特色融入智慧园区产品中,形成园区级“一网通管”、“一网通办”和“一号通服”:园区级的“一网统管”,服务园区的运营管理方;园区级的“一网通办”,通过园区APP服务园区内的企业和个人;还有园区级的“一号通服”,即400服务平台,对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进行满意度闭环管理。
最后,再说一下支付,今天圆桌的主题是“支付机构在数字化生态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我拿到这个主题,也在考虑,智慧园区和支付之间的关系。在之前跟杨总的沟通中,我们也讨论过,支付场景是我们在打造智慧园区产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有停车支付、水电支付、房租支付、物业费支付等等,还有本地商户的卡券支付以及线上商城的购物支付,场景是非常多的。
我非常赞同马教授提的“跳出支付研究支付”,支付是核心环节,从这个环节向上下游延展,就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服务场景。支付是重要的流量入口,更是重要的服务环节。比如,停车费的支付,用户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便捷支付这一个动作,而是围绕停车服务整体质量的提升,是否可以提前预约车位、是否能够自动引导停车以及跟商业促销联动的停车优惠等等。再比如,商户消费的支付,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多元化的支付通道的选择,而是更丰富的商业活动。所以,跳出支付的环节,我们从更多的场景的角度来考虑真实的用户满意度和用户的需求,基于这样的逻辑打造出来的产品,才能够真正抓住市场的需求,抓住用户的心。
这是我们做数字化建设的一些小小的心得体会。
董希淼
(主持人):
谢谢沈总,沈总刚才的观点我也很赞同,创新不是天外飞仙,一些原有要素重新排列组合同样也是创新。
在座各位都知道,银联商务成立20年来,逐步形成了“三个银商”的鲜明定位。刚才我们学习了王总的重要发言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三个银商”之中,“科技银商”是核心驱动力。通过“科技银商”的打造,我们进而构建SaaS生态的七大体系,对外连接产业各方和合作伙伴,共建生态,赋能产业。这是很大的愿景,我相信银商一定会做得很好,会做得更好。下面就请银商的杨总分享一下银商在数字化生态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有请杨总。
杨继业:
刚才沈总讲的很对,一个园区里面就可以讲出一大堆的场景和支付需求。与会嘉宾都知道,银联商务是中国头部的支付机构,而在今天的发布会过后,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银联商务也是中国的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头部的SaaS服务商。今年银联商务成立20周年,公司成立20年以来累计服务的商户数超过2300余万家,积累了大量的客户群体,积累了大量的客户需求,建立覆盖了全国337个地级市以上的人员网络和服务网络。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加形成了具备支付机构特点和银商特色优势的生态化的科技能力。这个科技能力在刚才的发布会,包括宣传片,包括很多领导的分享中都提到了,它主要是三层的金字塔的结构。金字塔的底端的科技能力,是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它是一个稳定可靠的基座。在这个金字塔的第二层,是我们这么多年为千行百业服务过程中所积累、所形成的灵活高效的业务处理层。它包括的内容就很多了,包括交易处理、清分结算的能力、数据中台的能力、支付中台的能力、数字人民币的受理、会员的中台、营销的中台等等。金字塔顶端的是我们直接为千行百业的商户、行业直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品服务层,也是场景服务。今天发布会主要是发布顶端的SaaS的“天满服务平台”。这个也是我们银联商务作为支付机构这么多年服务以来,长期形成的,天然的具有壁垒的生态化的科技力量。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的到来,为了更好的服务千行百业,银联商务在三年前启动了战略升级和组织架构优化调整。在战略层面明确提出了“三个优化”,战略层面还提出了支付银商、增值银商、科技银商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头部SaaS服务商的方向,这个也吹响了支付机构进军生态化科技能力建设的号角。在组织保障层面,重新布局,重新组建,优化调整了,包括我所在的商业科技部,以及云计算中心、技术中心、研究院、数据资产中心等多个科技。希望形成科技合力,共同的丰富完善银联商务的SaaS生态体系。
在业务层面,目前已经形成了七大SaaS业务板块。近三年以来虽然受疫情的反复影响,但是在SaaS商业、SaaS科技这些板块,我们还是取得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以上的高度增长,累计为全国已经超过1100家的大型客户,超过50万家的小微商户提供了科技类的服务。在很多细分领域也实现了突破。今天我们特别请到了奥莱协会的曾先会长,银联商务所提供的ERP在奥莱行业的占比已经超过了2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进一步的上升。
今年夏天我出差去了很多的分公司,也去了很多的地市。在山西的晋城,我们晋城业务部以科技银商的崭新风貌,为当地头部的购物中心,为当地的5A景区,为当地的商务局提供了崭新的科技类服务内容,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山西晋城当地,我和客户也做过沟通,深刻的感受到在山西晋城这样的地级市,可能是四五线城市,商户需求和北上广深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当地没有好的服务商、好的科技公司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这点来判断,结合我们银联商务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未来的空间可能会更大。从我工作多年的体会来看,支付机构数字化的生态建设,不仅是行业,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商户的需要。我的分享就这些。谢谢大家!
董希淼
(主持人):
谢谢杨总。作为行业观察者,对三个银商的认识,我觉得有个递进的过程,支付银商大家都知道的,我们作为支付的头部机构,在全国所有地级市都覆盖了,重点的县也有,这个是无与伦比的优势。增值银商我也体会了,今天对科技银商认识更加深刻,通过SaaS的服务,赋能行业各方,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而且反复提到了和奥莱的合作,在奥莱行业占比超过了20%,而且还在提升。
王总也提到了奥莱的案例,我想曾会长你不讲都不行了,我想请你谈谈和银商的合作,通过和支付机构的合作,怎么来加快奥莱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请您做个分享。
曾先:
感谢主持人,刚才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们银联商务的王总介绍银联商务成立于20年前的12月16号,我们中国的奥特莱斯在中国落地,刚好也是今年20年,而且跟我们银联商务前后只相差了十天的时间。2002年的12月26号北京的燕莎奥特莱斯开业,标志着奥特莱斯商业业态在中国正式产生。经过二十年发展,奥特莱斯这种商业业态,已经成为了广受消费者欢迎的商业业态。董老师说他也是我们奥特莱斯的消费者,我觉得特别好,我经常接触很多的业务伙伴,基本上女性没有空手从奥特莱斯出来的。很多男性如果他说他是奥特莱斯的消费者,我相信都是模范丈夫,基本上都是陪着太太去消费,去购物的。
董希淼
(主持人):
我补充一句,我们逛奥特莱斯,我夫人是空手出来的,因为这些东西都在我手上。
曾先:
真好,更加模范了。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奥特莱斯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发展。从几个方面:首先第一个,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高端消费品牌用户最多的国家,因为我记得2009年,我刚刚加入奥特莱斯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商务拓展的同事告诉我,当时中国是全球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大国,但是我印象中,第二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到去年为止的数据,中国已经占了全球奢侈品消费32%的比例,而美国是占了22%,整个欧洲是18%。应该说中国的消费者在这些年,已经对商品的品牌和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追求。这是第一个基础。第二个基础,奥特莱斯这个业态,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经常说奥特莱斯已经从原来的零售场变成了内容场和社交场。根据我们去年制作的奥特莱斯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全中国一共只有200多个奥特莱斯项目,但是它的消费总额已经超过了一千亿元,应该说是很不错的数字。这些年来我们不断的在接触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他们都想在当地招商落地奥特莱斯。我也经常跟他们说,一个具有商业活力的城市,必须至少有一个奥特莱斯。我之前在奥特莱斯(中国)担任总裁,最早我们项目落地的排它协议,基本上是每个城市只能落一个。随着现在消费者对于奥莱的要求、呼声越来越高涨,所以我们现在排它的协议只签成30公里。很可能是有一些城市在30公里范围内就有两个奥特莱斯的项目。我们上海应该是有六个奥特莱斯项目。应该说奥特莱斯已经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周末微度假的目的地。
三年来的疫情,也令奥特莱斯呈现了逆增长的态势。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第一大家都不能出国了,大量的对高端品牌的消费留在了国内,也留在了奥特莱斯。
第二个原因,大家可能因为疫情,一些消费的降级,大家对消费品的高品质和低价格——就是性价比有了更高的要求。奥特莱斯正好符合了这样的要求。当年我们的研究部门研究过奥特莱斯的目标客户年收入是在年薪20到50万的水平。但是在疫情之后,我发现很多年薪超过了50万的客户,都成为了我们的消费者。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很多奥特莱斯项目都是属于街区式的购物环境,大家在疫情之下,就觉得比购物中心这种密闭的场所会更安全,也更舒适,更符合大家轻松的、微度假的购物心态。这也是奥特莱斯逆势上扬的原因。
最后一个原因,奥莱本身就是很好的渠道。疫情之后,中美关系进入敏感的时期,很多国产的服装等产品都不能顺利地出口,奥莱就成了很好的去化渠道。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品牌,比如说Coach,疫情期间他们在国外的销售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把销售期望放在了中国大陆。所以奥特莱斯成为各个品牌争抢的必争之地。
过去的这些年来奥特莱斯在国内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去年我们发布奥特莱斯行业白皮书的时候,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未来的十年,才是奥特莱斯的黄金十年,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在未来,我们在座各位都成为我们奥特莱斯的消费者。
下面说一下我们和银商的渊源。之前我也很狭隘的以为我们和银商的合作,只是限于单纯的支付侧的合作。从今年的行业峰会开始,我们和银商有了更多、更紧密的接触。它不仅是一个支付平台,它还是个科技公司。我们希望后续在跟银商的各种沟通交流合作之中,能够为我们奥莱行业的企业带来更多、更广泛的业务发展的空间。其实这些年,奥莱作为线下零售商店的业态,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奥莱原来作为传统商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基本上是守株待兔式的销售。客人来到我们奥莱的商场里面,我们对它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但是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我们对消费者的洞察、对货物的选型等等,都能够通过一些先进的数字化的手段来进行提升。包括刚才提到的大数据,包括AI,包括元宇宙等等的一些技术手段,都能够帮助我们线下的门店提升他们的经营业绩。所以刚才我也很高兴听到王总介绍,我们的“天满”系统能够很成熟的进入市场之后,我相信会为我们奥莱的商家带来更多的赋能。我们也期待和银联商务有更深入的合作。谢谢大家!
董希淼
(主持人):
谢谢曾会长。天满系统发布,继业总你们20%的份额还得提升,曾会长马上就盯上了。
银联商务版权所有本网站已支持IPv6沪ICP备05003469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7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