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探索》

朱宗尧

(现场全文实录)

  陆院长,钱行长,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探索》。我结合我的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下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

  2018年,上海实施了一网通办的战略,主要是从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的角度。当时我们提的目标是四个减,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的次数。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大家都在用的随申办。在2019年市委提出了全面实施一网统管的战略。一网通办更多是讲服务,一网统管更多是讲政府对这座城市的管理。我们当时提的目标是四早五最,在最早的时间,最低的层级,用最小的成本,怎么样取得处置效果的最优。也是基于两个一网的战略的实施,在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两个一网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可能没有两个一网,也没有城市数字化转型。两网只是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里面自己要做的,更多主体要参与的实践。

  经济数字化,主体是企业,重在高质量,提供新供给新功能。生活数字化,重在高品质,提供信息需求和信息体验。治理体验是重在高效率,治理数字化主要的是刚才讲的这两个一网。城市数字化转型有很多的维度,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图比较形象的,我们叫五个一,互联互通一张网,超级计算一朵云,数据汇集一个弧(音),移动应用一终端,超级应用一平台。五个一。时间关系我主要是针对中间数据的这一块给大家做介绍。数据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两位专家都讲到数据应用,我自己认为数据的应用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描述性分析,这个更多是讲现在和以前,第二个是可能会发生什么,第三个层次是指导性分析。很多的领域,很多的行业,还是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尤其是以政府为代表的,我概括是三多三少:描述性预测性应用较多,指导性应用较少,屏幕上显示往往都是过去的,现在的,对未来的预测很少;单一数据源和已存在数据集的应用较多,多态数据和主动收集的数据比较少,模型导向类应用较多,需求导向应用比较少。

  我们看数据怎么发挥作用,数据发挥作用有它的价值链,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转变,四种形态的演变,多环节的价值链。首先是要从原始数据资源化,数据资源的要素化,数据要素的产品化。四种形态里面,从原始数据到数据资源,体现了数据的使用价值。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要素,更多的是体现了数据的经济价值。最终的是数据产品和服务,有些到了交易环节,有些到了消费环节。我们在对比分析我们其他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定会经过形态的演变、权属的变更和定价市场化,这是共性。形态的转变,刚才讲四种形态,主要是靠技术,我们现在讲的比较多的,权属的变更和定价市场化。首先讲权属变更,现在法律界、学术界和经济界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我们长期一直在争论,我们在京东上买的东西,买东西产生的数据,这个数据是京东的,还是我的。这是前两天讨论最多的,讨论所有权。讨论不清楚,这个里面有一个过程的权属,从所有权到两权分置,再到三权分置的过程。我认为这三权是比较合理的。从原来强调所有权到两权的分置,再到现在建立数据资源的持有权,数据加工的使用权,数据产品的经营权分置产品的使用机制。

  怎么样建立三权分置的机制?关键是构建分类分级授权体系。我认为现在很多的互联网讲的乱象和不规范的问题,很多本质的原因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权属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存在很多过量的收集数据等等的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在注册的时候,开始有个用户协议,虽然我们都不会仔细去看,也不一定有时间去看,但是是朝这个方向在努力了。分级分类授权的体系,有些数据就是不能商业化开发利用的。我们很多生物上的指纹、人脸、虹膜,这个怎么能够进行数据交易呢,这个是严禁商业化开发利用的。有些确实是要鼓励开发利用的,我们很多公示的信息,企业公示的信息,本来就是在互联网上,只是单个体的,没有汇集起来,但是绝大多数应该是有条件商业化开发利用的。随着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不要强调所有权,更多的是强调持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多层次多样性数据要素市场。一讲要素市场就是到交易所去交易。这张图我告诉大家,数据的流通不仅仅是只有交易,或者是到交易所进场交易,一定是多层级、多样式的,这张纵轴是数据的供给方,就是企业、政府和个人。横轴是数据的需求方,如果是个人供给给企业,最典型的是2C的互联网服务模式,我们买东西,我们产生数据了。如果是个人对政府,政府在履职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是政府对企业,两种模式,去年上海市人大已经立法了,一种是政府数据的开放,推了很多年,坦率讲推的效果并不好。有用的数据不开放,开放的数据价值不高。

  政府在履职过程当中持有产生的这些数据怎么样更好的开发利用,像我们国家石油开采一样,委托三桶油可以做,上海可以委托企业来做,我们叫授权应用。政府对政府是叫共享,政府对个人是叫政府数据的开放。最重要的市场是企业对企业,也是这个图里面狭义数据的市场应用。广义的都包括了,狭义的也是一种渠道,也不都是进场交易的。按照两个象限,复杂性比较高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哪些适合进行场内数据交易,专业性不高的,复杂程度比较低的,健康的数据能到交易所去交易吗?一定是在最上面的数据管道的模式。所以我们讲数据要更好的流通,更好的开发利用,一定是建立多层次,多样性的数据要素的市场。今天到银联商务,我相信银联商务在业务开展过程当中,一定也采集了很多的数据。不要一讲数据,就好像是要到交易所去交易。我认为交易所以后一定会成为很重要的渠道,现在刚刚开始。因为数据确实要解决很多确权的问题,信任的问题。

  刚才讲数据,一个讲确权,一个讲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市场,最典型的产品就是随申码。你们一定又爱又恨,黄码了,红码了,很不舒服。整个疫情期间,请我帮忙最多的,就是问我黄码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时候能够转回来。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不是讲随身码,随身码不是因为疫情产生的,大家一直认为有了疫情才有随申码,上海2018年10月17号就上线了随申码,只是在座的各位不用。2018年就有了,还没有疫情。我们当时定位这个随申码是上海市民的数字名片,应该是伴随你一生的,是随身服务码。所以我们没有叫健康码,随着疫情过去以后,一定很多地方的健康码就没有了,但是上海的随申码不会没有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应用。刚才钱行长介绍的看病,上海四百多家医院,看病可以不带医保卡,凭这个码就可以了,全覆盖了。上海一千多个药房,如果是社保购药,不要带社保卡了,直接用码就可以了。

  交通出行,到去年年底之前,上海1560条公交线路和所有的轮渡,大家不带交通卡,就刷这个码就可以了。支付里面可以关联微信,可以关联支付宝,也可以关联我们银联的云闪付,也可以关联银行卡。上海的公交基本全覆盖了。

  上海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做的,现在所有的地铁也覆盖了,这个改造费用不得了的。现在坐地铁可以用大都会,也可以不用大都会,用随申码也可以。我只是举了两个领域的,还有公园,体育场馆,行政服务中心等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了。随申码疫情之后不会消失。随申码是疫情以后我们赋予它三种颜色,用于疫情防控。当时就是这么想的。随申码还有很多功能,很多场景可以使用。时间关系不展开了。

  主要是数据确权很关键,还有多场景的数据市场体系和建设,随申码是数据应用的代表。

银联商务版权所有本网站已支持IPv6沪ICP备05003469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7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