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反欺诈典型案例汇编(三)

时间:2019-07-16

  案例13 :冒名开卡
 
  【案例概述】
 
  2017年3月15日下午,一名年轻男子到X银行办理开卡业务,大堂经理引导其使用自助开卡机办理。大堂经理核实客户身份证件后又询问其工作单位及地址,客户均能应答。开卡成功后,大堂经理对客户证件再次进行复核时,发现客户本人与身份证照片虽极为相似但仍存在差异。经询问,客户能够准确说出证件号码,但地址中具体村、组等详细信息不能准确回答。当大堂经理要求客户提供户口本作为佐证时,该男子声称父母在其年幼时离婚,因长期不与父亲居住,故不清楚原户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大堂经理发现异常后,未将身份证及卡交还客户,立即向运营经理报告事件具体情况,客户趁机不辞而别。随后X银行人员立即拨打客户留存手机号码,发现是空号,再次拨打客户提供的另一部联系电话时,对方接通后立即挂断,继续拨打已无法接通。
  
  案例14:冒名开卡

  【案例概述】
 
  2017年8月9日,一位女客户携带临时身份证到X银行柜台办理开立银行卡的业务,与其同来的男客户坐在等待区等候。经审核客户提交的申请表及身份证信息后,对客户的持卡情况进行了询问并在核心系统进行了查询,客户表示自己未曾开立过X银行的银行卡,但系统显示有其名下一张卡片,所以柜台人员对客户进行了第二次询问,客户表示卡片已丢失,申请挂失销户重新办理一张借记卡,因此柜台人员在核心系统操作挂失业务,在联网核查时人脸比对不成功,通过变换角度仍对比不成功。随即柜台人员提示客户可以将头发掖在耳后方便识别,但客户对此表示拒绝,再次拍照三四次之后,客户才同意将头发掖在耳后,但是人脸对比依然不成功。而此时,与其一同前来在等候区等候的男客户已消失不见。柜台人员通过比对客户的眼睛以及其他方面发现确实不太相似,于是要求客户说出其身份证号码,但是客户只能说出前几位。在此情况下,X银行会计主管及时对客户身份进行了再次验证,通过询问其属相、出生日期、地址,客户均是支支吾吾,回答与身份证信息不符,并且身份证照片及本人均与联网核查照片不符,在会计主管和柜台人员的再三追问下,客户终于承认不是本人,身份信息是假冒的。随后,在X银行行长的指示下将此事件向公安机关予以报案。公安人员赶到后,了解了详细情况,将此名女子带至公安机关,避免了一起套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制造假身份证并以欺诈的手段开立银行卡诈骗案件的发生。
 
  【案例启示】
 
  1.加强业务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不断的进行风险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把风险放在首位,要求银行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办理业务,严把核查关,才避免了案件的发生。
 
  2.时刻警惕风险
 
  通过发现上述风险事件,充分显示了风险无处不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心。
 
  3.建立双重防线
 
  通过银行营业网点经办柜员面对面核实及总行集中作业中心远程审核两道防线对单位和个人身份进行严格审核,一经发现存在疑义,务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4.切断风险源头
 
  联网核查是日常办理业务的重要环节,在办理大额业务与特殊业务时,必须认真进行联网核查,不能流于形式,柜员作为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必须严格审核,切实从源头上堵住风险,防范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案例15:伪冒证件开户

  【案例概述】
 
  2017年9月21日,X银行营业部综合柜员在受理Y公司开户业务时,按规定对其开户用途及具体项目地址进行询问时,客户无法应答,并且客户提供的总公司法人身份证在银行鉴别仪器上不识别。根据常年积累的经验判断该身份证的质地与真实身份证有差别,初步识别为假身份证。
 
  【处理措施】
 
  办理该业务的综合柜员上报业务主管共同辨别,均确认为假身份证。X银行综合柜员立即上报至营业部经理,经与派出所核实,该法人代表为在诈骗犯逃犯,怀疑Y公司法人被骗或打算利用账户行骗。派出所人员即刻来到X银行,将开户人员带走,相关调查由当地警方介入。
 
  【案例启示】
 
  银行应加强发欺诈防控:第一,加强辨别能力。柜员办理开户业务时严格审核客户提供的相关证照,通过联网核查、人行账户系统、主动问询等多种方式识别证照真伪。第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银行员工防控能力和反假能力,只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准确掌控各类业务风险点,把柜面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保护银行声誉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三,严格把控审核关。要进一步提高银行业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柜员、现场管理人员要在不同层面加强对客户提供证照的识别能力,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消除可能出现的欺诈风险,确保银行业务健康。
 
  案例16:伪冒证件开户
 
  【案情概况】
 
  2016年10月12日,X银行Y支行接到一名外地女子提出开立银行卡及网银的申请,持户名为邓海英的身份证,证件号码为4408********3520该女子长相与邓海英的身份证照片极其相似,但通过联网核查可以确定非本人。X银行柜员要求出示其他辅证时,该女子称没有,因此X银行拒绝为其办理该业务。2016年10月13日,X银行Z支行同样接到一名外地女子提出开立银行卡及网银的申请,持户名为高敏的身份证,证件号码为4401********4520,同样该女子长相与所持高敏的身份证照片极其相似,但通过联网核查可以确定非本人。
 
  【处置措施】
 
  由于2016年10月份,X银行频繁接到类似外地人员申请办理银行卡及网银业务,有多名人员使用的手机号码为170号段(电信诈骗常用号段),行为相关可疑,引起了X银行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分支行严格审核开户证件与本人是否一致,严格遵守办卡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异地办卡。积极防范欺诈案件的发生,保证客户的资金不受损失。同时,X银行将该情况转发至所在市公安局组建的包括鄂尔多斯市内各银行单位、人民银行、银监局、检察院等在内的“打击治理通讯网络诈骗联络”的微信群,以此提醒各单位积极防范和打击。
 
  案例17:异常开户
 
  【案情概况】
 
  某日,福建籍客户汤某武至X银行办理开户业务,其提供的身份证件信息经身份鉴别仪及联网核查,均反馈真实无异常。在核实客户联系电话过程中,其提供的联系电话180***6966被银行系统提示被另一客户占用,无法开户,客户随即提供了另一手机号码180***8568,柜员在核实其电话缴费信息后,确认为其本人使用,在询问其职业信息后,均未见明显异常,故为其办理了个人结算账户。随后,另一客户汤某亮也要求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柜员在审查户籍信息时,发现其户籍地址信息与汤某武的相似,引起柜员警觉。
 
  【处置措施】
 
  柜员立即将情况上报支行前台业务部主管,主管在了解信息后,提出需要上门核实客户的住所信息和经营场所。客户随即态度恶劣,表示不开户了,两人一同离开支行。X银行前台主管立即将之前开立的客户汤某武的账户转不动户,并将异常开户情况上报机构渠道营管部。渠道营管部当即向辖内所有营业网点通报了此次异常开户事件,并要求各支行加强防范。
 
  同日,客户汤某亮与另一名福建籍人员张某建至另一支行准备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由于之前X银行内部已进行了通报,故支行柜面人员在受理客户申请后,在审核客户身份的同时及时告知前台业务部主管,主管以需要上门核实住所地等信息为由,使客户放弃开户的意图,离开网点。
 
  【案例启示】
 
  1.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在账户开立时,除核实客户身份证件外,还应了解其职业信息、住址、开户用途等情况,核实预留电话号码,发现可疑开户行为的,还应要求其出具辅助证件等更为严格的审核措施。
 
  2.建立可疑案例的通报与预警机制。为防范不法分子尝试在不同营业网点的开户行为,应立即在一定范围内对案件进行通报,做到提前预警。
 
  3.建立可疑客户名单制管理机制。对网点发现、堵截的可疑交易行为建立名单制管理机制,以便其他网点人员能第一时间识别相同行为,并进行堵截。
 
  案例18:老年人集体申请办理借记卡或激活养老助残卡金融功能

  【案情概况】
 
  2017年8月份,X银行某营业网点持续出现中老年人集体到柜面申请办理借记卡或激活养老助残卡金融功能的情况。申请老人年龄均在50-60岁之间,开卡理由不一,但开卡要求强烈。
 
  【处置措施】
 
  X银行各营业机构高度敏锐,判断集中办卡(包括激活养老助残卡金融功能)可疑现象后,一方面,立即以需核实开卡实际用途等理由暂停老人们的开卡业务并上报X银行总行管理部门;另一方面,耐心询问老人真实情况并做好安抚工作,防止老人因激动出行过激行为。经了解,这类中老年人客户统一加入了一个“民族事务委员会XXX”的微信群,该群自称为“巨龙”、“陈玉英”等项目的受害者。群内称“近期接到消息,国家民政部将给每位受害者发放60万元补偿金,并且指定要使用X银行卡”,造成中老年人集中到X银行申请开卡或激活养老助残卡金融功能的情况。X银行已在第一时间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全行通报可疑业务“案情”。针对出现的异常开户等业务情况,及时总结归纳,提炼“案情”要点,形成通报下发至全行,提示一线人员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堵截异常开卡,保护客户资金安全。
 
  二是严把开卡(户)环节审核关。要求辖内各营业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开户真实性审核制度,对异常开户行为,做到周密询问,逐一核实。
 
  三是做好解释与安抚工作。发现中老年人因要接受“受害补偿款”申请开卡时:立即揭露骗局并劝阻其开户,耐心、细致地做好客户的解释和安抚工作。
 
  四是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发现涉嫌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的,及时向辖属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