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卡产业2018年回顾及2019年展望——时文朝总裁在《中国信用卡》杂志撰文

时间:2019-01-11

  编者按:2018年,随着国内金融改革全方位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银行卡产业在规模和增速上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近期,时文朝总裁为《中国信用卡》杂志特别撰文,回顾了过去一年银行卡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对2019年产业的推动发表了个人见解。
  
  2018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各行业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尽管面临贸易摩擦等诸多外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仍实现平稳增长,发展质量持续提高。金融行业在防范风险、稳步开放的背景下不断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的理念,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和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在宏观经济稳中有进、金融行业规范发展的环境下,我国支付产业在规模和增速上继续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3.85亿张,同比增长13.3%;实现银行卡交易1493.4亿笔和6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和15.3%;发卡量和交易量的增长速度均为2015年以来最高。
  
  一、2018年银行卡产业发展回顾
 
  整体上看,监管高效有力、市场持续开放、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便民惠民成为2018年我国银行卡支付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支付市场在高效规范中稳步发展
 
  2018年,网络支付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存管等规范政策加快实施。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非银行支付机构加快终止直连银行业务模式,跨机构清算业务向银联、网联等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平台平稳迁移。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在2018年取得突破,缴存比例逐月提升,为2019年初实现备付金全部缴存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卡产业“引进来”稳步推进,美国运通境内合资公司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获监管部门批准,外资支付机构World First正式向人民银行提出网络支付业务牌照申请。
 
  2.移动支付在便民惠民中彰显价值
 
  2018年,在“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政策统筹推进下,银行卡产业通过供给侧改革在便民惠民领域进一步深化发展,为更多民生领域和生活场景搭建更安全便捷的支付环境。在公共交通领域,大中城市中可受理移动支付工具的地铁和公交线路数量快速增加,手机Pay和二维码支付为乘客提供了更多乘车便利。在公共服务方面,移动支付在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交通罚款、医疗、水电煤缴费等场景进一步渗透,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支付体验持续提高。2018年,根据金融服务普惠民生的宗旨,中国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加强对银行业移动支付统一品牌“云闪付”的共同建设,基于数据互通有效提升银行卡转账、账单与余额管理、在线开户办卡等服务的体验,基于场景共享和资源互通有力提高支付产品在公交地铁、菜市场、公用事业缴费、校园、食堂等生活场景中的服务能力。在践行“紧跟民生、支付为民”理念的过程中,“云闪付”App注册用户数量已突破1亿。
 
  3.商业银行在支付变革中升级服务
 
  2018年,支付业务以其强大的引流能力和业务关联性成为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外的重要发力方向,国内商业银行继续加强零售银行业务,推动支付服务下沉。一方面,紧跟长尾用户的短期融资需求,以在线申卡、分期付款、积分合作等方式带动信用卡业务快速增长。全国信用卡在用发卡量2018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9.4%,应偿信贷余额增长27.9%。商业银行基于Ⅱ、Ⅲ类账户和虚拟卡产品的支付创新稳步增加,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使更多金融服务触手可及,成为连接消费者与智能理财、消费金融等特色个人零售业务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推出或升级面向广大商户的一体化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如建设银行2018年初推出“龙e付”一站式综合收单产品,工商银行以“e支付”收单服务为基础推出“e商助梦计划”,有效降低了中小商户的移动支付受理门槛。中国银联还联手商业银行推出小微企业卡产品体系,进一步服务企业端长尾客户,使小微企业从多方面享受更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
 
  4.金融科技在支付创新中扩大应用
 
  金融科技的热潮加快了支付服务创新应用的步伐。2018年,银行卡产业各方日益重视金融科技的实际化应用,推动金融科技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不少商业银行通过机构改革推动金融科技的市场化运营,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新技术实用化取得成果,图像分辨技术助力车主在停车场和高速收费站等场景中无阻碍通关,人脸识别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小额支付场景的收银效率。在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中,多国中央银行与众多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都在寻找基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平衡,区块链在B2B汇款和优惠券分发等场景初步展现了在交易安全性与透明度方面的优势。与此同时,部分金融科技的商业实践仍不成熟并面临诸多风险,由系统缺陷或技术漏洞导致的网络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部分过度简化和缺乏管控的业务流程造成安全隐患,比特币的剧烈波动与泡沫破裂为许多投资者带来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目前,各方日益重视新技术给风险管理带来的不确定性,发展与应用金融科技更趋于理性和实用。
 
  5.支付产业在“走出去”中开拓新途
 
  2018年,中国支付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不断推动自身产品和服务在境外市场的应用,通过服务、技术、标准和网点的输出传递国内发展成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银联继续加快与国际市场的融合,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银联网络延伸至世界171个国家和地区,银联手机闪付已可在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万台POS终端使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银联已在其中60多个市场开展业务,累计发卡超过3000万张,覆盖超过500万商户和60万台ATM。中国支付产品在境外市场的本地化步伐加快,银联卡境外发行量已突破1亿张,2018年前三季度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40%,银联二维码标准亦通过与境外支付机构的合作提升了当地持卡人的便捷支付体验。同时,多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港澳台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独立或与当地机构合作发行本地版手机钱包,丰富了相关市场的支付服务内容。CIPS系统的持续运营也为境内商业银行、清算机构“走出去”提供了更有力的清结算支持。
 
  二、2019年银行卡产业发展展望
 
  2019年,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过渡的关键时期,改革措施将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水平将继续提高,银行卡产业与各领域的合作更为密切,将能够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产业各方将更重质重效步入高质量发展
 
  2019年,“断直连”与备付金集中存管等市场规范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市场主体进一步回归各自业务本源,监管机构将持续完善支付市场顶层设计,加强支付体系法治建设,引导支付机构合规经营,普及消费者风险教育,为支付市场健康发展营造更为有序的生态环境。市场规范的推进将使支付机构逐步调整重增长、轻盈利的经营模式,回归至增质提效的可持续发展。随着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和支付机构将逐步在国内市场开展日常业务,在与内资机构竞争发展、合作共进的过程中增强双方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上的双向交流,促进国内支付产业科学、持续发展,形成更为健康的商业模式和生态体系。
 
  2.银行卡支付将履行更多普惠金融发展职责
 
  在严监管常态化环境中,消费信贷和资产管理市场将进一步规范,一些高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将逐步退出,伴随其成长的长尾客户消费金融需求依然存在,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由此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2019年,商业银行将更加需要支付业务发挥用户入口、引流工具和数据来源的作用,通过支付与贷款业务联动实现面向个人和小微企业客户的更广泛渗透,服务更多长尾客户。同时,支付市场参与各方将秉持普惠便民的理念,继续推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支付产品,使电子支付服务成为交通、教育、医疗、通信、水电、社保、政务等民生领域的标配。在支付服务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农村市场,支付服务提供方将因地制宜地推进县乡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以多种支付技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元化支付产品,更高效地推进支付便民、金融惠民。
 
  3.“开放银行”将为商业银行构建系统性开放的新模式
 
  在支付和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各有优势。2019年,随着融资、理财、基金等金融领域的规范发展,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利用在资金成本、资金通道和风险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借助“开放银行”平台探索与更多机构在客户资源、推广渠道和科技水平方面的能力系统性融合,为更广泛的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个人支付和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开放银行”的建设将以API接口等创新方式提升自身业务资源的对外交互能力,以更高的效率与外部机构合作,在用户触达、服务延伸、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延展金融服务的内涵,带动支付和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
 
  4.金融科技将为数字支付注入新动能
 
  2019年将成为5G商用化元年,金融科技与支付业务的创新结合将更加紧密,更多可商用化的科技产品将加速推出。在5G高带宽、低延迟、广覆盖特点支持下,物联网技术日益普及,将为数字支付的发展提供新场景。支付产业将通过投资或行业合作等加强物联网支付布局,加快支付服务对物联网场景的渗透和结合。同时,支付产业将加快更多新技术的实用化,提高支付方式的场景化和无感化,促进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等方面的商业应用,继续发挥人工智能在风险控制和消费者分析等领域的作用。随着消费者个性化即时支付需求的不断增长,金融科技将更多参与到支付领域发展中,为客户提供更多形式、更多内涵的数字支付服务。
 
  5.支付企业将通过创新业务促进境内外市场联动
 
  2019年,国内支付企业将通过支付创新进一步挖掘境外市场发展潜能。东亚、东南亚、欧洲等出行热点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付产品受理环境的持续改善将带动支付服务进一步向生活服务领域延展,并通过商务卡等创新产品提高对公领域跨境结算服务水平。在支付服务本地化过程中,国内市场基于数字支付产品和综合支付解决方案的发展经验将进一步与当地市场相结合,技术标准、业务模式与创新技术的同步应用推动二维码、NFC等移动支付产品在境内外市场的无缝衔接。与此同时,香港“转数快”和澳大利亚NPP等小额实时清算系统于近期上线,27家中资银行加入SWIFT GPI标准,CIPS二期系统正式投产,国内企业参与和影响国际支付清算市场的渠道进一步增多,境内外支付创新的关联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三、中国银联将联合各方推动银行卡支付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19年,中国银联将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转型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自身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继续发挥好市场“组织者、引领者、推动者、激励者”的作用,联合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各领域的合作伙伴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合作机构一起服务好境内外市场。
 
  一是主动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能力。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银行卡产业承担着加快社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职能,中国银联将推动支付清算服务创新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倾斜,带动金融创新向实体部门靠拢,引导各成员机构在经济“脱虚向实”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地,在支持小微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中国银联将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加速银联商务卡的推广普及,完善小微企业卡产品,并逐步丰富对公卡产品体系,联合各合作伙伴开发丰富对公支付行业解决方案,以更加便捷、高效、多样的资金转移服务和信息增值服务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与民营经济发展。
 
  二是以更丰富的移动支付产品服务民生。“云闪付”App用户数达到1亿仅仅是银联与商业银行联手提升零售支付服务水平的开端。2019年,中国银联将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在移动领域的协同配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安全便捷支付的期待”为动力与方向,围绕人民群众支付需求,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用户端开发体验更好、功能更强的银行卡管理、人到人转账、在线开户申卡等产品,在场景端进一步加强校园、菜场、公用事业缴费等便民惠民场景的拓展,以更优质的移动支付产品方便人民生活。
 
  三是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支付市场的建设投入。中国银联将联合各地银行和支付机构积极服务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利用技术创新降低当地金融服务成本,推动城乡支付服务融合发展。同时,中国银联将联合农村地区分支机构覆盖面广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快电子支付业务在县乡市场的渗透,因地制宜为农村持卡人和特约商户在更多场景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支付服务,努力推动基础支付业务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的有效延伸。
 
  四是持续建设银联品牌,拥抱支付市场双向开放。在国内支付市场加速开放的背景下,2019年,中国银联将在监管指导下进一步提高与更多内外资支付机构的合作水平,广泛交流境内外业务与市场发展经验,汇集境内外产品优势,积极服务国内市场。同时,中国银联将加强银联品牌的持续建设和境外拓展,促进跨境受理、发卡及移动支付合作,加速银联网络在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
 
  五是以开放平台赋能合作伙伴数字化升级。中国银联将持续提升转接清算基础设施能力,丰富综合支付平台服务功能。通过不断提高系统交易处理效率和峰值处理能力,中国银联将为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各类合作伙伴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清算处理能力和更有竞争力的综合支付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国内支付清算服务高效规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银联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推动卡组织模式与技术进步带来新业务形态和新市场参与者的对接融合,加快向高科技企业转型的步伐,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高服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开放式API接口提高面向成员机构和合作伙伴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开放平台赋能合作伙伴数字化升级,有力支撑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合作伙伴对个性化、智能化支付清算服务的内在需求。
  
  
  摘自:《中国信用卡》2019年第1期